【編者按】編制和實施“十五五”規劃,對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。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規劃建議起草工作安排,“學習強國”自5月20日起開設專區,征集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編制“十五五”規劃的意見建議,供黨中央決策參考。專區上線后,受到廣泛關注,大家紛紛建言獻策。我們梳理其中部分意見建議,于5月21日起陸續發布,以饗讀者。
諶*:創新新興領域黨組織活動形式,以新就業群體喜聞樂見、易于接受的形式傳播黨的思想,增強黨組織在新興領域的凝聚力。
宋**:筑牢數字安全防線,加快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體系建設,強化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的安全評估與監管,提升國家網絡安全防御能力。完善應急管理機制,推動災害預警、物資儲備、救援調度等環節的智能化升級,構建多部門協同、社會力量參與的高效應急響應體系。
甘*:建立“年度評估+中期調整”的各類政策動態優化機制,量化考核指標;強化智庫聯盟建設,運用大數據模擬推演政策實施效果,更好實現政策的規劃與執行。
張*:大力推行綜保區電子圍欄,切實降低綜保區的建設成本和信息化監管水平,從而提高貨物進出口的監管水平和通關速度。同時加大自貿區和綜保區的高質量融合發展推進力度,使綜保區真正成為自貿區的有力支撐。
陳*:構建“基礎研究—技術攻關—成果轉化—產業培育”的全鏈條創新生態,實現關鍵領域突破。建議選擇3—5個重點領域(如半導體、生物醫藥、人工智能等)實施超常規支持政策,形成示范帶動效應。
婁**: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,健全法規政策,建立分級分類保護名錄,加強專業人才培養。創新科技賦能,運用數字化技術記錄監測,搭建虛擬展示平臺,實現活態傳承。
王**:加大對各地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文化館的投入。優化場館布局,在城市新區、鄉村地區合理新建場館,同時對老舊場館進行數字化升級,打造智慧文化空間。創新運營模式,鼓勵社會力量參與,引入專業團隊管理,舉辦多樣化文化活動。
李*:完善法律體系,保障法治根基,提高立法質量與透明度。建立立法公眾參與機制,通過聽證會、網絡征求意見等方式吸納民意,加強立法后評估,定期修訂滯后法律,回應社會新需求。
尹**:加快推進重點城市群軌道交通“四網融合”,完善長江經濟帶等交通廊道與內河航運網絡,降低區域流通成本。依據各區域比較優勢,引導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合理布局,給予中西部、東北地區政策傾斜,承接產業轉移,縮小區域差距。
田**:完善醫療體系,持續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入;推動醫聯體建設,促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,實現雙向轉診、資源共享,讓患者得到更合理的診療服務。促進健康產業發展,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。
李*: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,大力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,全面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,完善省市縣三級危重孕產婦、新生兒救治體系,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。強化政策引導,努力減輕家庭婚嫁、生育、養育、教育壓力。
張**: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支持力度。完善就業服務體系,強化校地協同機制。加大職業技能培訓與實習實訓支持力度,提供新興職業技能培訓項目。優化創業扶持政策,打造青年創業生態圈。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,構建多元成才路徑。
吳*:加大對清潔能源研發與推廣的投入,強化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,設立專項生態修復基金。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,利用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,實現對環境質量、污染源的實時精準監測,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。
張**:發展智慧農業,推廣“數字鄉村”平臺,培育縣域特色產業集群,完善農村電商物流網絡。
韓*:整治電動車充電隱患,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,應更加重視。建議街道、社區聯合小區物業,科學規劃集中充電樁點位,增加充電樁設置。同步開展消防安全宣傳,從源頭上整治飛線充電頑疾等。
來源: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